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400-101-6811
客服组: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
9:00 - 17:30

电话:400-101-6811
公司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路170号

关于我们            品牌产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天津阿尔发保健品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天津  津ICP备05003620号-1

>
>
糖友的这些饮食误区,快看看自己中招了吗?

糖友的这些饮食误区,快看看自己中招了吗?

分类:
新闻中心
2022/10/28 10:04
浏览量
 
糖尿病“五驾马车”当中的“辕马”可以说就是“饮食”了;毕竟,这个病症属于机体的糖代谢功能异常,说来说去也与“饮食”脱不开干系。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国人而言,这个病症对日常饮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些糖友采用了一些比较极端的饮食方式,自以为找到了应对糖尿病的釜底抽薪之策,殊不知却进入了一个个的饮食误区……在今天的文章里,小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错误饮食理念和方式,大家看看对这些是否也曾深信不疑?

1

误区1:饥饿疗法

媒体总在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一些糖友就觉得:既然吃得多血糖就会高,那吃的少甚至不吃饭,血糖不就会降下去了吗?遗憾的是:糖尿病虽然一定意义上是“吃出来的”,但是它却没办法“饿回去”。得了糖尿病以后,饮食应当本着“平衡膳食、科学进餐”的原则,在保证每天总热量摄入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多种类的食物摄取更全面丰富的营养;而绝不是一味的忍饥挨饿。

吃的太少对身体的伤害至少有三方面:

1,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足会导致身体消瘦、免疫力下降;

2,低血糖。如果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少、没有足够的“原料”产生葡萄糖,及容易诱发低血糖和反跳性高血糖,从而造成血糖的波动;

3,饥饿性酮症。在没有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的情况下,身体会自动分解脂肪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能量。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如果不能及时被身体代谢,就会引起中毒反应,即“饥饿性酮症”——这个与血糖过高产生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是一样的原理。

 

2

 

误区2:只吃粗粮
很多糖友把“吃粗粮有利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理解成了“粗粮能降血糖”,于是乎天天吃粗粮、顿顿吃粗粮……其实,除了药物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降低血糖;粗粮对于血糖管理的好处在于,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可以延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一定程度上减轻胰腺的负担。
而粗粮吃的太多,除了口感上不及精米白面以外,大量的膳食纤维还会造成腹胀、产气等等肠胃负担,对于本来肠胃功能就衰退的老年人更会影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粗粮细粮搭配着吃,粗粮在主食里的量不应该超过三分之一。

 

3

误区3:吃了药/打了胰岛素之后就敞开了吃

很多糖友用了药物之后就“放开了嘴”,大吃大喝无所顾忌,反正最后有药物/胰岛素“兜底”。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会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动。药物/胰岛素的用量都是匹配着固定的进食量;饮食不控制,就根本没办法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同时,过量的饮食配合胰岛素又会很容易让人发胖,而变胖则会进一步加重病人的胰岛素抵抗:结果就是进入了一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性循环中……

 

4

 

误区4:视水果为“禁区”
水果里面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素都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对于糖友来说,水果绝不是“洪水猛兽”;糖尿病人可以适当吃些水果。具体说来要注意三点:
1,血糖控制稳定。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内,最好能控制在7.8mmol/L以内;
2,两餐之间,适量吃。每次100~200克水果;
3,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苹果、橘子、橙子、柚子、草莓这些水果升糖指数都比较低,可以适当吃一些;而山楂、冬枣、菠萝、荔枝、香蕉等等水果,升糖指数都比较高,不建议糖友吃。

 

5

误区5:迷信某种“饮食体系”

“低碳饮食”“生酮饮食”是在一些减肥人群&糖友中流行的饮食方式,甚至在抖音上还有专门的医学专家为这两种饮食方式“摇旗呐喊”。关于这两种饮食体系,我们在之前的“低碳水饮食”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吗一文中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简而言之,作为争议性比较大的饮食方案,低碳饮食和生酮饮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作为阶段性治疗手段;但糖友绝不可以擅自把它们作为自己长久的饮食模式,否则得不偿失甚至会有颇多健康隐患。

 

6

 

误区6:“无糖食品”不限量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件事是:没有任何一样食物吃下去后会“降糖”,至多是血糖上升的比较缓慢而已;其次,所谓的“无糖食品”是指用天然甜味剂或者人工甜味剂代替了白砂糖,这些“甜味剂”本身对血糖几乎没有影响。但是,无糖食品也是由面粉制成的,吃下去之后同样会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同样会升高血糖。因此,对于各类“无糖食品”糖友们也要浅尝辄止,并把热量计算到每天的总热量当中。

 

7

误区7:不限制油脂的摄入

虽然油脂类食物(坚果、肉类、植物油……等等)不会直接影响血糖,但它们的能量都很高,不加限制的话很容易造成一天的热量超标、引起肥胖,反过来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另外,过度摄入油脂会对血脂造成压力,同样不利于糖友全面的健康指标管理。

所以,糖友对于油脂类食物也是要控制的,每日植物油用量不宜超过30克。对肥胖或伴有血脂异常的糖尿病人而言,更应将植物油限制在每日25克或20克以下。

 

8

误区8:土豆、山药、藕……这些不是“菜”

很多人会习惯性的把土豆、山药、藕、百合、南瓜……这些食物当做餐桌上的“菜”,就着米饭或者馒头一起吃;结果餐后血糖就升的很高。事实上,这类富含淀粉的食物应当算作主食一类;如果某一餐有这些食物,相应的主食就该适当减量,以保证碳水化合物整体摄入量保持稳定。

 

9

误区9:不吃早餐,早上血糖就低一些

很多糖友刻意不吃早餐,觉得这样可以使早上的血糖低一些。其实这样的做法比较危险。人体早晨起床时的血糖水平一般较低,维持肌肉和大脑功能会持续消耗血糖,这就会使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从而出现疲劳、反应迟钝、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低血糖症状。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适时补充身体的营养尤为必要。

另外,如果不吃早餐的话,势必午餐会吃的更多、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更大,显然得不偿失。

 

10

 

误区10:只吃素,不吃荤
在控制好每天总热量摄入的基础上,最佳的饮食策略是“均衡”;特别是肉类含有丰富且易吸收的高质量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是植物性食物所无法代替的。因此,极端的素食主义万万不可取;荤素搭配、多吃白肉(鸡肉、鱼肉等等),才是糖友们饮食的“正途”。况且,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与主食一起混合着吃,可以降低这一餐总的升糖指数,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增加饱腹感,又降餐后血糖。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11

误区11:不注意饮食中的“隐形糖”

在餐馆里工作的朋友都知道“糖调百味”这个道理。据统计:在餐馆里一份葱烧海参大概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糖,红烧肉大概加40克—50克糖,九转大肠要加65克的糖,最高的排骨有的甚至每份加75克糖。

即便是自己在家做饭,勾芡使用的淀粉、炒菜时为了香味儿和色泽而添加的糖……这些不经意间的饮食习惯,也会让糖友每天摄入额外的糖。

 

     上面给大家整理了常见的饮食误区,希望大家对照着自己每天的饮食方案,看看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饮食管理作为糖尿病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糖友的生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科学饮食无疑为糖友的血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糖尿病“五驾马车”当中的“辕马”可以说就是“饮食”了;毕竟,这个病症属于机体的糖代谢功能异常,说来说去也与“饮食”脱不开干系。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国人而言,这个病症对日常饮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些糖友采用了一些比较极端的饮食方式,自以为找到了应对糖尿病的釜底抽薪之策,殊不知却进入了一个个的饮食误区……在今天的文章里,小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错误饮食理念和方式,大家看看对这些是否也曾深信不疑?


1

误区1:饥饿疗法

媒体总在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一些糖友就觉得:既然吃得多血糖就会高,那吃的少甚至不吃饭,血糖不就会降下去了吗?遗憾的是:糖尿病虽然一定意义上是“吃出来的”,但是它却没办法“饿回去”。得了糖尿病以后,饮食应当本着“平衡膳食、科学进餐”的原则,在保证每天总热量摄入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多种类的食物摄取更全面丰富的营养;而绝不是一味的忍饥挨饿。

吃的太少对身体的伤害至少有三方面:

1,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足会导致身体消瘦、免疫力下降;

2,低血糖。如果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少、没有足够的“原料”产生葡萄糖,及容易诱发低血糖和反跳性高血糖,从而造成血糖的波动;

3,饥饿性酮症。在没有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的情况下,身体会自动分解脂肪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能量。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如果不能及时被身体代谢,就会引起中毒反应,即“饥饿性酮症”——这个与血糖过高产生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是一样的原理。

 

2

 

误区2:只吃粗粮
很多糖友把“吃粗粮有利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理解成了“粗粮能降血糖”,于是乎天天吃粗粮、顿顿吃粗粮……其实,除了药物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降低血糖;粗粮对于血糖管理的好处在于,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可以延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一定程度上减轻胰腺的负担。
而粗粮吃的太多,除了口感上不及精米白面以外,大量的膳食纤维还会造成腹胀、产气等等肠胃负担,对于本来肠胃功能就衰退的老年人更会影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粗粮细粮搭配着吃,粗粮在主食里的量不应该超过三分之一。

 

3

误区3:吃了药/打了胰岛素之后就敞开了吃

很多糖友用了药物之后就“放开了嘴”,大吃大喝无所顾忌,反正最后有药物/胰岛素“兜底”。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会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动。药物/胰岛素的用量都是匹配着固定的进食量;饮食不控制,就根本没办法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同时,过量的饮食配合胰岛素又会很容易让人发胖,而变胖则会进一步加重病人的胰岛素抵抗:结果就是进入了一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性循环中……

 

4

 

误区4:视水果为“禁区”
水果里面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素都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对于糖友来说,水果绝不是“洪水猛兽”;糖尿病人可以适当吃些水果。具体说来要注意三点:
1,血糖控制稳定。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内,最好能控制在7.8mmol/L以内;
2,两餐之间,适量吃。每次100~200克水果;
3,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苹果、橘子、橙子、柚子、草莓这些水果升糖指数都比较低,可以适当吃一些;而山楂、冬枣、菠萝、荔枝、香蕉等等水果,升糖指数都比较高,不建议糖友吃。

 

5

误区5:迷信某种“饮食体系”

“低碳饮食”“生酮饮食”是在一些减肥人群&糖友中流行的饮食方式,甚至在抖音上还有专门的医学专家为这两种饮食方式“摇旗呐喊”。关于这两种饮食体系,我们在之前的“低碳水饮食”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吗一文中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简而言之,作为争议性比较大的饮食方案,低碳饮食和生酮饮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作为阶段性治疗手段;但糖友绝不可以擅自把它们作为自己长久的饮食模式,否则得不偿失甚至会有颇多健康隐患。

 

6

 

误区6:“无糖食品”不限量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件事是:没有任何一样食物吃下去后会“降糖”,至多是血糖上升的比较缓慢而已;其次,所谓的“无糖食品”是指用天然甜味剂或者人工甜味剂代替了白砂糖,这些“甜味剂”本身对血糖几乎没有影响。但是,无糖食品也是由面粉制成的,吃下去之后同样会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同样会升高血糖。因此,对于各类“无糖食品”糖友们也要浅尝辄止,并把热量计算到每天的总热量当中。

 

7

误区7:不限制油脂的摄入

虽然油脂类食物(坚果、肉类、植物油……等等)不会直接影响血糖,但它们的能量都很高,不加限制的话很容易造成一天的热量超标、引起肥胖,反过来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另外,过度摄入油脂会对血脂造成压力,同样不利于糖友全面的健康指标管理。

所以,糖友对于油脂类食物也是要控制的,每日植物油用量不宜超过30克。对肥胖或伴有血脂异常的糖尿病人而言,更应将植物油限制在每日25克或20克以下。

 

8

误区8:土豆、山药、藕……这些不是“菜”

很多人会习惯性的把土豆、山药、藕、百合、南瓜……这些食物当做餐桌上的“菜”,就着米饭或者馒头一起吃;结果餐后血糖就升的很高。事实上,这类富含淀粉的食物应当算作主食一类;如果某一餐有这些食物,相应的主食就该适当减量,以保证碳水化合物整体摄入量保持稳定。

 

9

误区9:不吃早餐,早上血糖就低一些

很多糖友刻意不吃早餐,觉得这样可以使早上的血糖低一些。其实这样的做法比较危险。人体早晨起床时的血糖水平一般较低,维持肌肉和大脑功能会持续消耗血糖,这就会使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从而出现疲劳、反应迟钝、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低血糖症状。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适时补充身体的营养尤为必要。

另外,如果不吃早餐的话,势必午餐会吃的更多、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更大,显然得不偿失。

 

10

 

误区10:只吃素,不吃荤
在控制好每天总热量摄入的基础上,最佳的饮食策略是“均衡”;特别是肉类含有丰富且易吸收的高质量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是植物性食物所无法代替的。因此,极端的素食主义万万不可取;荤素搭配、多吃白肉(鸡肉、鱼肉等等),才是糖友们饮食的“正途”。况且,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与主食一起混合着吃,可以降低这一餐总的升糖指数,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增加饱腹感,又降餐后血糖。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11

误区11:不注意饮食中的“隐形糖”

在餐馆里工作的朋友都知道“糖调百味”这个道理。据统计:在餐馆里一份葱烧海参大概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糖,红烧肉大概加40克—50克糖,九转大肠要加65克的糖,最高的排骨有的甚至每份加75克糖。

即便是自己在家做饭,勾芡使用的淀粉、炒菜时为了香味儿和色泽而添加的糖……这些不经意间的饮食习惯,也会让糖友每天摄入额外的糖。

 

     上面给大家整理了常见的饮食误区,希望大家对照着自己每天的饮食方案,看看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饮食管理作为糖尿病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糖友的生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科学饮食无疑为糖友的血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